日前,校黨委書記成洪波,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馬宏偉,副校長楊敏林及相關職能部門對全校15個學院進行走訪,聽取各學院落實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的情況匯報,并針對各學院的專業特色和產業關聯,對進一步把握重點領域人才需求,加強產學研協同育人作出工作部署。
成洪波強調,各學院要深刻理解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的內涵,透徹認識、準確把握國家重點領域的緊缺人才需求,將使命驅動和重點需求相結合,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行業、區域發展以及民族復興同頻共振。他表示,要抓緊具體工作的落實,充分調動合作企業、教師、學生三方的積極性。要進一步深化各方合作,和核心企業、龍頭企業積極互動、深度交流,推動協同育人,形成相應機制保障,保證行動可持續落實和發展。要重視校內導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步推進篤行計劃的實施,提高專任老師的參與度,以此為契機促進學校教師隊伍的提升和發展。

馬宏偉指出,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是二級學院開展各項工作的綜合抓手,各二級學院要根據行動計劃認真梳理和檢視落實工作,深入思考專業內涵建設,抓實課程、抓好教材,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要提高站位,提前謀劃,擴大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的年級覆蓋面。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制度保障,將各項支持工作做細做實。

7月,學校公布了《東莞理工學院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要針對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床、工業軟件、網絡安全、新一代通信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智慧能源、中子科學與技術等9大國家急需重點領域,以及安全應急與環保、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網絡與新媒體、法學、新師范、社會工作等7大學校特色領域,努力培養一批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師。
按照學校黨委的工作部署和《行動方案》要求,各二級學院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學院領導牽頭成立領導小組,結合學院學科專業特點制定了《落實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方案》。

在暑假期間,15個二級學院實地調研行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100余家,深入了解產業人才需求痛點,探討聯合培養、協同育人的模式和機制,成功與72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結合調研成果,各學院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優化,組織教師隊伍,建設課程,目前已新增或改造了129門課程,并組建起31個卓越工程師“奮楫計劃”班。
開學前后,二級學院陸續開展了多場宣講招募活動,近1300名準畢業生們通過遴選,成為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的“先行者”,在大四的第一個學期走進企業和產業,為未來的高質量就業、高質量升學做好準備。
國際微電子學院
面向大灣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緊缺人才的迫切需求,支撐廣東“強芯工程”以及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戰略目標,國際微電子學院組建了集成電路卓越班。卓越班分為A班(芯片制造)和B班,面向全校2019級部分理工科專業分別選拔200人和100人。入選卓越班的同學,大四上學期要按照學院的培養方案進行集成電路相關課程的強化,該批課程由校內老師和企業講師聯合開設。大四下學期則會到簽約企業,在校內導師和產業導師的聯合指導下進行實習實踐,完成畢業設計。

A班為芯片制造班,與中南人才集團合作開設,同學們通過芯片企業方組織的面試后,即可簽訂就業協議。B班則不限于集成電路制造領域,主要面向東莞和松山湖相關的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
2019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郭子騰從專業群以及班級群中了解到了學校的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在她看來,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對人才的要求是專業基礎更扎實,創新能力更強。加入集成電路卓越班,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強化專業知識學習,還有機會與第三方企業簽訂協議,發展前景良好?!笆且淮问謱氋F的機會?!彼f。

通過兩輪面試后,郭子騰加入了芯片制造班。接下來,她計劃專心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尤其是加強半導體集成領域的學習,為下學期進入企業做好準備。
化學工程與能源技術學院
基于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鋰電產業對高層次人才強烈巨大需求,2021年9月,化能學院與江西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鋰電公司”)簽署了鋰電特色產業人才聯合培養項目。該項目每年在學院重點專業中遴選20-30人組成以產教融合課程為基礎的計劃班級。校企雙方共同制定這個班級的產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產業課程、產業教材、實習實踐、師資團隊、學習計劃、雙導師畢業設計等一系列內容。

經過一年的實踐,該項目開創性地設計與制定了鋰電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聯合編寫了全國首套鋰電行業課程群本科系列教材(共5本)。肖思敏是該班的首屆畢業生之一,現在在工序改善部擔任助理工程師,負責研究如何改良、優化相關生產工序?;乜创髮W的學習經歷,肖思敏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自己所學理論可以被應用到工作實踐中?!盀槲覅⑴c實際工作打下了一個基本的底子?!彼f。該項目的首批畢業生畢業后基本都選擇留在贛鋒鋰電公司,其中大部分同學在項目部、研發部、工序改善部、電芯工序部等重要部門和崗位工作,為鋰電行業的發展貢獻青春的力量。

今年,化能學院和全球鋰電龍頭企業、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人才聯合培養相關項目協議,將這種產教融合培養模式作進一步推廣提升。目前,5本面向本科的鋰電產業卓越工程師規劃教材已完成第一版的編寫工作,制作成講義,于本學期的課堂上使用。
機械工程學院
根據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與特色,結合企業實際需求,機械工程學院確定高端數控機床、工業軟件、智能制造、中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制造等五個方向為重點對接領域,與喬鋒機床、固達機床、中望軟件、奧普特、創科集團、宇瞳光學等企業協同合作,分批分層次開設相關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班。

機械學院在現有卓越工程師計劃班的基礎上,在高端數控機床、工業軟件應用、智能制造等3個領域面向2019級本科生新開設了相關卓越班,參與學生人數超300人。接下來,學院還將與相關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面向研究生開設相關卓越班。
目前,機械學院內所有專業均按“3+1”培養模式進行培養,且依托產業學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形成了由“直聘駐院企業工程師+學校有工程經驗教師+柔性聘請企業、行業協會知名專家、工匠”組成的工程經驗豐富的“三結合”師資隊伍;以先進制造學院(長安)為主體,輻射區域多個先進制造業企業的“1+X”多主體實踐教學平臺;以及20余門產教融合系列實戰課程及教材。學院按照各卓越班的方向,和相關合作企業聯合開設特色產教融合課程,并融入到原實踐課程體系之中。

2019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余長青加入了以智能制造為方向的卓越工程師班,如今在東莞TTI創科集團進行實習。為了爭取到這個機會,他與企業進行了多輪面試,包括電話面試、部門總監和工程師參加的群面以及最后的英語對話面試。進入企業學習實踐后,余長青最強烈的感覺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他常常會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并為了處理問題而倒回去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查缺補漏。接下來,余長青希望跟隨企業的工程師完成正在進行的項目,不斷提升自己的工程能力,順利完成畢業設計,為自己的大學生涯畫上完美句號。
粵臺產業科技學院
“在聽到學校要推動實施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時,我感到十分激動!”粵臺產業科技學院院長陳偉說。在他看來,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的理念和總體思路與粵臺產業科技學院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十分契合。

根據專業方向和特色,粵臺產業科技學院決定聚焦智能制造高新企業,與海輪科技、精雕集團、思索連接器、信易電熱機械、時運佳實業投資、倍力扣金屬制品、貝迪機器人等企業達成合作,建設卓越工程師產教實踐基地,對接相應的實習、就業崗位,深度合作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結合訪企拓崗的調研結果,粵臺產業科技學院開設了智能制造卓越班,提出要在卓越目標下,在工程場景中培養卓越工程師。卓越班采用校企雙導師制,以聘任制的形式,根據專業、業界經驗、業界標志性成果、對企業的貢獻等個人能力素養遴選產業導師。同時,在校內選拔具有工程背景,活躍在工程現場和科學研究領域的優秀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卓越工程師培養階段的學習與實踐。
智能制造卓越班面向智能制造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工業設計等專業招生。目前,已完成40位學生的遴選工作。這40位同學將于十月中旬,進入企業學習和實踐。
中法聯合學院
中法聯合學院以“拓展國際化視野、增強國際交流能力”“夯實數理知識基礎,增強工程實踐能力”“專業交叉融合,增強復雜工程問題解決能力”為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總體行動的思路,旨在為地方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培養具備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具備中英法三語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質工程師人才。
在此基礎上,中法聯合學院將目光瞄準高端數控裝備領域,開設高端數控裝備奮楫班(以下簡稱“奮楫班”)。因為高端數控裝備涉及機械、軟件、通信等多學科的綜合交叉集成,是大灣區乃至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所以,奮楫班以機械工程、軟件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方向融合為特色,設控制系統開發、復雜零件編程、結構分析優化三個項目方向。今年,該班級面向中法聯合學院和粵臺產業學院相關專業2019級本科學生招收學生,采用“自愿報名+雙向選擇”方式選拔,錄取學生24人。

奮楫班的培養分“專項授課”“項目實習”兩大模塊。其中,控制系統開發和結構分析優化兩個方向的同學將先在學?,F代產業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常平)智能制造與創意設計學院集中授課,再分別于11月和12月初按方向前往華數機器人、雷賽智能和固達機械等企業實習。復雜零件編程方向的同學則從9月5日開始在東莞埃弗米數控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跟崗,以師徒一帶一的模式進行培養。

中法聯合學院2019級學生彭磊進入了本屆“奮楫班”復雜零件編程方向,目前已經在企業實習。雖然工作很忙碌,但他感覺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得更扎實?!芭c在學校學習的課程不同,實習更側重的是自動化相關領域,我們現在正在學習如何利用程序對零件進行組裝加工?!迸砝诮榻B道。對于接下來的實習,他期待滿滿:“目前我們處在輪崗階段,接下來就要進入研發部實習,希望自己能在這段實習經歷中收獲更多?!?/p>
(撰文、一審:范暉帆;二審:蔡耀蔚;三審:葉妙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