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0日,廣東現代產業學院高質量發展大會將在東莞理工學院舉行。而就在前幾天,廣東省教育廳公示第四批省級示范性產業學院名單,2020年底成立的東莞理工學院得利學院入選其中。

為何廣東現代產業學院高質量發展大會選擇在東莞理工學院召開?成立不到3年的得利學院成為“省級示范”,有何秘訣?這背后是東莞理工學院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深厚底蘊。

立足于制造業大省廣東、制造業重鎮東莞,2012年,東莞理工學院第二次黨代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率先推進特色產業學院建設,探索工程教育改革。十多年來,學?,F代產業學院實現多模式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也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貢獻了“莞工經驗”。

目前,東莞理工學院建設了10個現代產業學院,其中2個獲批教育部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入選數量全國第一,6個獲批廣東省示范性產業學院,走在了全省前列。

率先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

“現代產業學院是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同頻共振發展的產物?!睎|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說,現代產業學院是高校與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或產業集群共建的新型協同育人平臺,以產業技術的創新為牽引,以產業科技人才培養為核心任務,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和學生創業等功能。

東莞理工學院背靠東莞和廣東,這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產業鏈完整、龍頭企業數量眾多。結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和工程教育改革趨勢,作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高校,東莞理工學院在國內率先開展產業學院建設。成洪波表示:“高校要率先轉變,主動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p>

2012年,東莞理工學院與西門子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簽署教育合作協議,協同培養職業工程師。2014年,西門子自動化學院成立,由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楊振寧揭牌。該學院2018年“升級”為西門子智能制造學院。

2013年,東莞理工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框架協議,培養信息網絡技術創新人才,第二年掛牌成立華為網絡學院,2017年“升級”為華為ICT學院。

在產業與政府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之下,經過初期的自行探索后,東莞理工學院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百花齊放”,呈現多元主體、多種形態的發展趨勢——

2015年1月,與東莞臺商育苗基金會、臺灣高校合作建設東莞理工學院粵臺產業科技學院,這是廣東省首個兩岸高校合作項目。同年9月與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香港科技大學等合作建立粵港機器人學院。

2016年,面向東莞尤其長安鎮模具、3C產品等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與長安鎮人民政府共建先進制造學院(長安)……

這些來自產業沃土的前沿探索,為國家“新工科”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2017年,為應對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對工程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提出并實施“新工科”建設,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即是其中一項重要戰略布局。

此后,東莞理工學院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進入了創新發展及內涵建設的新階段。2019年,東莞理工制定了《爭創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動計劃》,其中一項重要任務便是提升產業學院建設水平、積極探索產業學院建設的2.0版本,并先后成立了東莞知識產權學院、智能制造與創意設計學院、得利學院等3個現代產業學院。

推進新工科與新文科的交叉結合,是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一個新著力點。2019年,東莞獲評為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當年,東莞理工學院與東莞市市場監管局共建東莞知識產權學院。這是華南地區首家由政府和高校聯合打造的現代產業學院。

“知識產權人才尤其是專利人才需要理工科背景,之前都只能由企業自己招聘理工科學生來培養?!敝R產權學院院長鄭玉敏說,學院招收理工科學生進行跨學科培養,政校企協同育人,培養“理工科+知識產權+法律”的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

2021年底,教育部公布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名單,全國49所高校的50個現代產業學院入選。其中,東莞理工學院的西門子智能制造學院、粵港機器人學院入選,是唯一有2個現代產業學院入選的高校。

形成“3543”特色發展模式

在國家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中,東莞理工學院扮演著活躍而重要的角色,不僅參與國家及地方相關政策文件的起草,也通過實踐不斷探索機制,為廣東乃至全國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提供示范。

成洪波介紹,在專業建設上,東莞理工學院在二級學院中均設有專業建設委員會,其中校外人員(主要由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占比不低于50%,校內外專家共同協商專業怎么辦、培養什么人等關鍵問題,實現共同管理。

以先進制造學院(長安)為例。院長孫振忠介紹,長安學院在產業園區建設了擁有完備的多樣態工程實踐場景的獨立辦學場所,并由東莞理工學院、長安鎮政府、區域龍頭企業高管和行業協會等組成理事會,“校、政、企、協”協同共建、共管、共享。

在人才培養上,該產業學院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3年,全面加強通識教育和學科專業教育;在先進制造學院1年,其中前半年是沉浸式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學習加項目實戰訓練,后半年在企業開展項目畢業設計、專項實踐等。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粵港機器人學院。院長丁文霞介紹,該學院采取了多學科多專業交叉融合與項目驅動式教學,形成了“產教”“賽教”“科教”相結合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方案,開創了跨境、跨校、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的“五跨式”人才培養模式。

今年剛大三的粵港機器人學院學生謝樹鵬已經拿到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目前正參與研發工廠巡檢智能機器人等產品?!爱厴I之后我會先去企業積累經驗,然后在智能制造方向自主創業?!彼麑ξ磥硪巹澥智逦?。

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馬宏偉介紹,近年來,學?,F代產業學院培養的學生在全國各類學科專業競賽、雙創項目競賽中屢獲嘉獎,畢業生就業對口率達到84.4%,學生工程素養和雙創能力顯著提高,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尤為重要的是,通過現代產業學院的多年建設,學校培育了一支擁有328人、涵蓋多學科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校內教師和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工程人員以及行業協會專家等共同合作開發項目化課程163門,聯合編撰教材80部,聯合開發產業案例235個,聯合開展創新項目或研發項目104項,共建實驗室(實訓平臺、實踐中心)74個,企業參與指導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論文)1857篇。產教協同育人的教學資源不斷豐富,成效日益顯著。

成洪波介紹,從自主探索到內涵式發展,東莞理工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中形成了一套“3543”的發展模式。

“3”即“三導入”——導入產業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以及培訓體系;“5”則是指與企業共同規劃專業發展、開發項目化課程、組建教學科研團隊、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創建技術創新平臺,推進產學融合的“五共同”;

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礎實驗+實訓提高+課外創新+工程應用“四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在企業的學習設置了技術服務、技術管理和技術研發“三個方向”。

依托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成效和成果積累,東莞理工學院分別于2018年和2022年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個案例入選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優秀案例庫。

布局建設卓越工程師學院

在前期探索和積累的基礎上,東莞理工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將如何進一步突破發展?對此,成洪波指出:“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要根據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不斷調整,現階段特別要緊跟國家戰略需求?!?/p>

2020年5月,教育部決定在高等學校培育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培養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21年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出,要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成洪波表示,東莞理工學院在推動現代產業學院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將探索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和卓越工程師學院。而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這三種形態也將相互交叉融合,發展出不同的新形態。

他介紹,此前學校組建了27個卓越工程師“奮楫計劃”班,近期正在籌劃建設卓越工程師學院,瞄準10個重點領域和7個特色方向,開展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

卓越工程師學院與現代產業學院有何不同?馬宏偉表示,卓越工程師要求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卓越工程師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以及工程環境的打造,都要在現代產業學院的基礎上不斷升級,并打通本碩博貫通培養的路徑。

與此呼應的是,2023年東莞理工學院提出了“沖博擴碩強本科,提質增效上水平”的發展目標,通過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讓人才培養的過程和產出更加貼近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求。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成洪波表示,作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接下來學校將聚焦廣東制造業當家和東莞科創制造強市建設,主動擔當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歷史使命,持續激發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支撐科技創新,回答好“強國建設,莞工何為”的時代命題。

記者:李秀婷 劉漢能

原載于《南方日報》2023年11月7日A12版


上一篇:【南方+】現代產業學院是什么?怎么建?東莞理工率先探路!

下一篇:【南方日報】創新驅動引擎釋放“大能量”

關閉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在线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