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雙碳”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引導青少年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意識,由東莞市常平鎮經濟發展局、常平鎮教育管理中心、常平鎮科協主辦,常平常青學校、東莞市景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雙碳有我 綠動未來”2022年常平鎮青少年碳達峰碳中和科普活動,日前在常平常青學校開展,活動內容精彩紛呈、豐富精彩。

本次活動共分為三大環節,即專家講座、展覽展示及互動、派發生態知識宣傳冊。其中,專家講座環節在學校內進行現場直播,惠及更多青少年學生。

活動伊始,首先由東莞市林科所研究員、東莞市林學會秘書長劉頌頌博士進行《植物與“碳”》的專題講座,講述地球植物多樣性的緣起,帶領青少年學生探索植物多樣性以及神奇的碳等,介紹了國內及東莞地區的植物和珍稀植物保存情況,還有植物與碳的依存關系,指出植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碳在植物中的作用是促進植物更健康和更有活力地生長,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碳等知識,希望青少年從愛護腳下的小草做起,保護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接著,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譚桂平副教授進行《環?;A知識》的專題講座,講述了引起環境問題的緣由,包括廢水、廢氣、固廢來源,講解在“雙碳”背景下青少年可以怎樣做等知識,并講述了“雙碳”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號召青少年不僅增加科學知識,強化生態意識,更樹立起做生態文明的貢獻者,以實際行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助力健康美麗東莞和促進東莞生態文明建設。講座之后,現場提供40余塊內容豐富的生態文明展板以及相關展品,全面展示設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原因,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概念,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意義,實現碳中和的途徑和方法等,以及水鄉生態文明、濕地生態文明等相關科普知識,讓青少年學生深入理解“碳達峰、碳中和”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增強青少年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踐行節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展示現場采用情景式、沉浸式的互動體驗,通過“科普+科技+互動”的創新模式,開展“低碳生活-衣食住行”互動體驗,學生們通過對屏幕上關于“衣、食、住、行”的低碳生活問題回答,對標自己,從而自覺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養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

活動現場還派發了生態知識宣傳冊,擴大生態環境科普知識宣傳的覆蓋面、影響力和參與度,推動常平鎮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

原文鏈接

上一篇:【南方+】2金4銀5銅!東莞理工學院在“互聯網+”國賽中取得新突破!

下一篇:【南方日報】松山湖科學城與青年人才雙向奔赴,演繹追夢故事

關閉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在线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