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加強校地共建共育,深化校地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校地優勢互補特色,深化創新協同聯動機制,謀劃新時代東莞理工學院和石阡縣人民政府“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進一步引導大學生走進社會基層,了解社會實際、服務人民群眾、增強時代責任、提高社會化能力。10月31日,我校與石阡縣人民政府簽訂了“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協議。校黨委副書記李忠紅,學生工作部、就業創業與校友工作部以及團委相關負責人,石阡縣委副書記、縣長曾奕輝,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浩泉等出席簽約儀式。
互信共建,攜手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
簽約儀式上,學校團委負責人介紹了學校大學生實踐隊到石阡開展實踐服務的相關情況。校地雙方簽訂了共建合作協議。東莞理工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基地、東莞理工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正式揭牌。東莞理工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還向共青團石阡縣委捐贈了青少年閱讀書籍。

本次校地共建圍繞社會實踐、紅色研學、結對幫扶、文化傳承以及產業發展等五方面內容展開合作。根據協議簽訂內容,我校將定期組織大學生團隊以“青年之家”、生態博物館、鄉村振興夜校等為陣地依托,開展支教助學社會實踐服務;定期選派一批青年大學生到石阡縣與石阡縣中小學生共同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組織師生校友對石阡縣內部分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通過書信往來、心理咨詢、物資捐助等形式,開拓留守兒童視野,引導留守兒童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圍繞鄉村振興、古村落古建筑保護和傳承、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等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學校專業優勢和地方需求,培養一批青少年文化傳承者、文化解說員,同時幫助設計和推廣樓上村文創產品;選派學生團隊和專家學者前往石阡縣開展制造加工、食品安全、智慧化農田管理等專業宣講和培訓,為石阡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幫助銷售、推廣推介石阡特色產品。
合作探討,共同譜寫校地項目新篇章
曾奕輝代表石阡縣委、縣政府對學校調研組來石阡開展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對學校兩年以來在石阡縣開展的志愿服務、公益助學、社會實踐表示衷心感謝。曾奕輝希望雙方能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持續深化兩地文化共建陣地、人才培育基地、交流友好平臺,高質量統籌推進石阡“五大主導產業”發展;以此次簽約為契機,找準合作的契合點,切實增強教學育人實效,增進兩地學生合作交流,為“校地合作”總結經驗做法,推動兩地交流合作維度更廣、合作更深,共同譜寫校地合作新篇章。

李忠紅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東莞理工學院的歷史發展沿革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的高建發展成果。李忠紅表示,東莞理工學院要堅持按照“聚焦國家社會需要、依托專業學科特色、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實踐工作原則上,在石阡紅色研學與我?!叭恕本C合改革建設結合起來,持續開展紅色革命教育、黨史國情社情教育實踐,引導青年學生賦能專業、服務發展,主動發揮實踐育人成效;要全力推進校地共建完善機制、協同育人,攜手統籌推進實踐育人基地建設,探索具有石阡特色的實踐育人模式,積極構建“學生實踐牽引﹣教師科研跟進﹣學校服務賦能﹣地方發展受惠”的工作機制,更好推動校地合作交流工作走深走實。
調研期間,學校調研組還先后前往厚扶阡品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平陽、樓上社區,阿里巴巴(石阡)客戶體驗中心,石阡縣苔茶集團等地開展實地調研。

攜手同行,持續筑牢校地發展共同體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指導下,根據東莞團市委莞銅一線牽大學生實踐工作相關要求,我校成立“莞工銅學”社會實踐隊,赴石阡縣進行學習實踐,到石阡縣部分產業園區和手工作坊開展實地走訪調查,開展電商助農直播活動,與社區兒童開展豐富的教學實踐,組織新型研學活動,嘗試“互聯網+社會實踐”新模式。
2023年,“莞工銅學”實踐隊深入當地平陽社區,開展推普游園會和青年兒童脫口秀開展推廣普通話文化活動,并結合機械、材料等學科專業知識,首推科學實驗科普活動,組織社區少年兒童親手實驗,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堅定科創報國理想信念。并利用時興方式,組織銅仁特色的農貨直播銷售會,同學們認識了石阡苔茶、黃水粑、黃桃、辣椒醬等優質特產,積極推廣,共開展3場公益助農直播,實現31.2萬點贊量。以鄉村脫口秀為主題,靈活運用講授式、模擬式、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增強課堂感染力,開展了2場推普游園會共吸引了100余名兒童,其中最小的僅為4歲,活潑的課堂教學深受他們喜愛,鍛煉了語文表達能力,展示了興趣特長。入選“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全國優秀示范隊伍,實踐隊指導老師勞丹獲得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先進個人。

根據協議,東莞理工學院“莞工銅學”實踐隊將秉承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的理念和精神,按照東莞理工學院與石阡縣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基地要求,進一步加強團隊建設、深化服務內容、推動校地合作、倡導社會參與,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撰稿、一審:陳泳源;二審:柳卓君;三審:勞丹)